疫情之下显担当,大考之中展作为
随着3月11日高新区3名学生核酸初检阳性,新冠疫情的“倒春寒”席卷重庆,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,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盟员们坚守岗位,勇担社会责任,义无反顾地站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,筑起疫情“倒春寒”中最温暖的防线。
杨梅,民盟沙区区委委员、市公卫中心医务科副科长,3月11日12点接到上级指示,将10号楼、4号楼腾空转化为隔离病房6个病区,她立刻组织医务科、护理部、院感等多部门现场开展工作,通宵达旦整修两栋楼,使之24小时达到隔离病区投入使用标准,为收治新冠病人提供了保障。
王勇,民盟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支部主委、市公卫中心综合办主任,参与中心腾空演练,院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建设、督导、人员协调,新冠核酸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。同时在社区、学校、院内等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工作的提前研判、部署、流程优化、现场落实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,为完成高峰时段疫情筛查任务做出了贡献。
腾空病房是顺利收治新冠患者的前提和保障,市、区政府高度重视,但又涉及患者病情、患者心理、转运风险等,特别是时间要求极其严苛,挑战很大。民盟盟员、市公卫中心综合内科主任刘洪兰,接到腾空指令要求4个小时完成病房腾空,她通过优化流程、充分利用时间,提前1小时完成。
民盟盟员周璐,24小时全程对接市卫健委和全院负压隔离病区,无缝衔接全市新冠无症状感染和患者出入院。
要进入负压隔离病房工作,不光要有吃苦奉献精神,还必须刻苦练习防护服穿脱、进行新冠相关知识、院感知识培训与考核,并取得隔离病房上岗证。民盟积极分子吴玉姗,在3月12日出现本土病例以来,担任隔离病房临时负责人,管理输入和重庆市本土病例收治,夜以继日奋战6天,完成了困难时段的新冠患者救治,于3月18日撤出隔离病区。民盟盟员刘洪兰3月15日进隔离病房接管本土病例,担任临时负责人,一边要照顾30多个老病人,一边每天又要收治10余个新病人,还要梳理需讨论的病人的情况,每天工作到晚上11-12点才下班,从不言辛苦。
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金标准,也是快速筛出传染源的重要武器。盟员黄正谷、姜海蓉一直承担着新冠核酸检测任务,身着厚重的防护设施,用火眼金睛担负起病毒侦察兵的角色。
不须迎向东郊去,春在千门万户中。因为有你们的坚守、责任和担当,抗疫的春天必将很快来临!
